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
公司申报的农业硕士新增硕士授权点通过教育部条件复核和专家审议,正处于结果公示阶段;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学校唯一省级一流建设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培育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全面开始招生;生物科学专业顺利通过省师范类专业引导性评估。
二、深化产教合作教育
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19次;与山西农业大学等周边高校就应用型农牧人才培养开展产教交流活动;新建协同育人实践教育基地4家,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团队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引进博士5人、实验教师1人、辅导员1人;聘请5名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专家作为特聘教授;聘请4名优秀企业家、创业员工为创业导师,6名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培训。
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获批各级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2项、教育厅6项、市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3项,科研总经费达到436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为49篇;获批国家专利4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1部。荣获省级科研奖励2项,市级科研奖励1项;12项市级技术规范经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开展学术讲座18次;承办“全球农村发展与土地能力建设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
五、优化实验实训平台
协助学校完成现代农牧科教基地的整体规划工作;完成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及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工作;新建神华神东煤炭、绥德绿源农业等实习实训基地6个;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3项,总计完成建设经费140万元。
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各类学科竞赛19项。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个人三等奖。学生“双证”取得率为99.1%;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率提升1.6个百分点;研究生考试录取率达29%;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8.2%。
七、增强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一站到底”知识竞赛、文明班级评选、文明宿舍评选、元旦文艺晚会。组织集体植树活动1次、志愿者服务活动6次、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5次。
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各类对外科技服务活动30多次;12位教师作为“三区科技人才”对口服务12家地方企业。动植物标本馆全年对外开放60天,开展科普宣传5次。艾海舰、贺学林和冯平三位老师对清涧县枣林沟村扶贫事迹被陕西卫视《扶贫路上》栏目专场报道。
九、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实训等管理制度;全年开展教研室活动87次,不断强化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和中心地位。
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全年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8次,开展教工支部组织活动6次,专题党建会议5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党员个人学习计划,树立学习“标杆”,增强学习实效。